新闻
HUD:从战斗机到智能汽车的"透明仪表盘"(一)
发布时间
.jpg)
HUD,全称Head-Up Display,这项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:让驾驶员视线不离路线,手不离方向盘,就能获取关键行车信息。最早由英国皇家空军在二战期间提出概念,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将其应用于F-4战斗机;20世纪70年代后,民航客机逐步引入HUD,辅助飞行员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起降,降低人为操作失误风险;21世纪初,HUD技术开始被宝马、奔驰等车企适配到高端车型中。

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,HUD正在从高端选配逐渐走向主流标配,如今的汽车HUD已经发展出多种形态:C-HUD(组合型抬头显示)通常使用独立透明树脂玻璃作为投影介质;W-HUD(风挡型抬头显示)则直接使用前挡风玻璃作为显示载体;而最新的AR-HUD(增强现实型抬头显示)更是能将导航路径、行人警示等信息与现实道路完美融合。据行业预测,到2025年,全球新车HUD搭载率将超过20%,中国市场的渗透率甚至更高。

然而,HUD的普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成像重影、显示模糊、强光下可视性差等问题,始终困扰着这个行业。这些问题的根源,往往隐藏在HUD设备的内部结构中。当HUD的光源发射器(PDU光机)工作时,发射的光线会照射到设备内壁,传统材质的内壁会发生不必要的反射和折射,产生杂散光。这些杂散光与主要显示信息相互叠加,导致驾驶员看到的图像出现重影、模糊不清,在强光环境下尤其明显。在夜晚驾驶时,劣质HUD产生的眩光还会增加驾驶员的视觉疲劳,反而带来安全隐患。解决内部光线干扰问题,成为提升HUD品质的关键。
